伊莉討論區

標題: 有關臺灣第一座鐵路隧道劉銘傳隧道 [打印本頁]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0-7-21 12:38 AM     標題: 有關臺灣第一座鐵路隧道劉銘傳隧道

聽說「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把「臺灣鐵路之父」的頭銜讓給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了?不好意思,「臺灣鐵路之父」我只認比較早的劉銘傳,不認後來的日本人。即使劉銘傳鐵路不完善,但畢竟也是有所奠基,這是「先來後到」的基本問題。而且這不僅是用我們中國人(華人)自己的手去創造的!也是用臺灣人的手去努力打造的

而且取笑劉銘傳的部分人士,往往忽略當時環境而事後諸葛:以當時清朝已經逐漸衰弱的國力來說,臺灣比起大陸各省已算近代化的超前了以那時資源有限,技術亦有限,完成臺北至基隆的部分鐵路已屬不易

而且事後諸葛的人,往往以今論古,而忽略當時人們對此事的感受:雖然當時臺人對劉銘傳鐵路有讚美、也有批評,但批評多是集中在「破壞風水」、「破壞環境」方面,但對於當時「載人」、「載物」的便利性卻是不否認的。畢竟為臺灣第一次有火車出現。

甚至還有彰化秀才吳德功為其寫詩《新竹坐火輪車往台北》,一段「新竹抵稻津,辰發午即至」(新竹到臺北,一個上午約80公里路程)凸顯劉銘傳鐵路當時候的便捷吳德功雖不能代表所有臺灣人的心聲,但他的詩也多少展現臺人對鐵路通車後「交通方便」的肯定,此類心聲並不在少數

雖然後來日本人因路線標準、軌道材質不理想而將其大部分砍掉重練,鐵路是廢了,但「經驗」到底也傳承下來了,前人的失敗經歷,也奠定了後人的成功果實也無法否認當時劉銘傳鐵路曾經確實帶來北部交通一時的便利,促進一定的經濟。就好比錄影帶、VCD,在如今更加完善且進步的DVD、藍光影碟面前,前二者已被淘汰,但他們到底也為影音產業留下匪淺的貢獻與歷史價值。


作者: holmeslee    時間: 2020-7-30 02:01 PM

劉銘傳鐵道其實是台灣第二條鐵道,在此之前,基隆媒礦至海港段已經開始運用鐵道,並使用蒸氣機車。
劉銘傳鐵道也確實與後來台鐵有很大的承續關係,不過劉銘傳鐵道的品質太低(施工水準與養護不足),且若說技術,晚一年興建的唐津鐵路(詹天佑),其技術水準都與世界鐵道先進國接近,因此若以當時的技術有限為推詞,顯然不太合理,且劉銘傳鐵道興築之時,對參與工作的英國技師的建議置之不理,才是造成像獅球嶺隧道對接失準的問題。

雖然你舉錄影帶、VCD的例子表面上看來很好,但日本人所承襲的技術經驗是直接來自英國的,而非基於劉銘傳鐵道留下的鐵道知識(如果說是基於劉銘傳鐵道,這前提必須是日本本身尚無鐵道建設與經營的經驗,但事實上日本開辦鐵道的時間比起中國又更早了),且之所以砍掉重練,而且大幅改線,也正是因為劉銘傳-邵友濂鐵道之不堪用。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0-7-30 10:09 PM

本帖最後由 darchiu0828 於 2020-7-31 09:44 AM 編輯
holmeslee 發表於 2020-7-30 02:01 PM
劉銘傳鐵道其實是台灣第二條鐵道,在此之前,基隆媒礦至海港段已經開始運用鐵道,並使用蒸氣機車。
劉銘傳 ...

我認為「以當時的技術有限」並不算推詞,而是一部分的事實,而且技術上也須有資源的支持,但當時候的時間點,當時清廷朝中保守派又阻撓,中央對於劉銘傳「鐵路工程」並無法撥太多經費給他們(只准他們「自籌工款」),協助劉銘傳的丁日昌只能用「官督商辦」的方式吸引游資籌措經費。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要建造鐵路,也很難保證品質會多好。

而您所說的「唐津鐵路」,起因是當時日本對朝鮮半島擴張,於是開始計畫在東北地區修建鐵路,當時督辦的李鴻章還還要求將原訂每年撥給蘆漢鐵路的建路專款「白銀200萬兩」用作鐵路的建設資金,中央也准許了。從這點來看,當時清廷對東北鐵路工程遠比臺灣還重視,「唐津鐵路」有朝廷每年百萬兩的資助,而「臺灣鐵路」只能劉銘傳、丁日昌等人自行想辦法解決,資源分配的對比上本來就不平等,它的品質當然比劉銘傳的臺灣鐵路還要好。
此外,「唐津鐵路」其實在1881年就建好,比1887年「臺灣鐵路」早了6年並非晚一年興建」,只是當時名稱叫「唐胥鐵路」,至1888年才改名叫「唐津鐵路」,而清廷那時就願意大力資助其建設,反觀臺灣……這樣比較,公平嗎?

其實我所說的不僅是劉銘傳鐵道留下的「鐵道知識」,也包含「失敗的經驗」、「現代化的精神」,而且您也承認劉銘傳鐵道也確實與後來台鐵有很大的承續關係,這就剛好符合我所舉錄影帶、VCD的例子

雖然日本的技術比中國早,技術是接自英國,但也是需要勘查一下,勘查檢驗劉銘傳鐵路的「失敗」,然後砍掉重練,這何嘗不也是前人經驗的延伸?我不否認「劉銘傳鐵路」的品質不高,但或多或少總有些貢獻吧?我並不想抹煞這樣的努力。





作者: holmeslee    時間: 2020-7-31 09:35 AM

darchiu0828 發表於 2020-7-30 10:09 PM
我認為「以當時的技術有限」並不算推詞,而是一部分的事實,而且技術上也須有資源的支持,但當時候的時間 ...

劉銘傳鐵道建設時,中法戰爭早已打完,而清廷對於台灣的建設,基本上是聽任劉銘傳比較多。劉銘傳在台最大的阻力是劉璈,但劉璈本身根本不是保守派,兩人的恩怨其實只是湘淮之爭的延續,且根本問題還是劉銘傳個人。但不論如何,劉銘傳督造雞籠-台北段鐵道之時,劉璈已被他給排除了。

劉銘傳在台灣的建設,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完全好大喜功,不理會財政紀律(所以劉銘傳時代與台灣豪商的關係還真的很密切,他經常以專賣權換取財政支持,霧峰林家、板橋林家的進一步發展,很大程度與劉銘傳有直接關係),因此當邵友濂接手時,就不得不加以收束。邵友濂與劉銘傳同屬淮軍系統,且私交良好,在新政的發展上是台灣史上被黑得最慘的人物。邵友濂在台的建設,單論品質都比劉銘傳為好,因為他相對務實很多。但也正因為這份務實,他被迫中止劉銘傳的很多建設(其實這些建設很多除了說是「台灣第一的○○」以外,就沒能說嘴的了,比如電力、電燈系統之類,就只是曇花一現,根本無以為繼),至於鐵道建設,邵友濂本身也是支持的,甚至仍有計劃續修至台南,只是受制於財政(邵友濂在台灣整頓財政,使福建台灣省的財用至少不至於嚴重赤字,且不似劉銘傳時代與地方豪紳的勾結過密),他才會只續修至竹塹,而這段也是相對比較好的(雖然鐵道選擇走新莊、龜崙在建造上算不上是好的選擇,但考慮到當時新莊的發展遠勝於板橋,且走板橋-樹林段也要繞一大圈,從此來看邵友濂並不是完全沒有衡量過),同時也反映出主事者是否務實與重視財政的態度。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0-7-31 09:50 AM

本帖最後由 darchiu0828 於 2020-7-31 09:55 AM 編輯
holmeslee 發表於 2020-7-31 09:35 AM
劉銘傳鐵道建設時,中法戰爭早已打完,而清廷對於台灣的建設,基本上是聽任劉銘傳比較多。劉銘傳在台最大 ...

感謝您對「中法戰爭」的修正,那邊我搞錯了。

無論劉銘傳的私德問題還是治理作風如何,我主要還是想強調不應抹煞清領臺灣鐵路的貢獻。

話說想到您剛開始說「基隆媒礦至海港段已經開始運用鐵道,並使用蒸氣機車」為第一條鐵路的話,那「臺灣鐵路之父」應屬沈葆楨?因為是在他任內建成的。



作者: holmeslee    時間: 2020-7-31 11:55 AM

darchiu0828 發表於 2020-7-31 09:50 AM
感謝您對「中法戰爭」的修正,那邊我搞錯了。

無論劉銘傳的私德問題還是治理作風如何,我主要還是想強調 ...

丁日昌,但其實應是Gabriel James Morrison所築

劉銘傳的部分不單單是私德,而是他過於無視財政問題,導致所推行的新政品質根本不行,真正對後世有影響的並不多,只能說是好大喜功而已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0-7-31 12:18 PM

holmeslee 發表於 2020-7-31 11:55 AM
丁日昌,但其實應是Gabriel James Morrison所築

劉銘傳的部分不單單是私德,而是他過於無視財政問題,導 ...

Gabriel James Morrison是設計者,但實際架起來的工程,也是丁日昌督導當地華人、原住民共同築起的。
作者: holmeslee    時間: 2020-7-31 12:28 PM

darchiu0828 發表於 2020-7-31 12:18 PM
Gabriel James Morrison是設計者,但實際架起來的工程,也是丁日昌督導當地華人、原住民共同築起的。 ...

Gabriel James Morrison是設計者與監造者,雖然這是為了官營的基隆煤礦所築,但終究是委托給Gabriel James Morrison的瑪禮遜洋行所承造,至於動員勞力,應是華工(不一定是台灣本地人),不會包括原住民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0-7-31 12:35 PM

本帖最後由 darchiu0828 於 2020-7-31 12:38 PM 編輯
holmeslee 發表於 2020-7-31 12:28 PM
Gabriel James Morrison是設計者與監造者,雖然這是為了官營的基隆煤礦所築,但終究是委托給Gabriel Jame ...

不過以陰謀論的角度來說……清領時代對原住民的政策不甚友善(開山撫蕃),丁日昌建造鐵路的同時,應該不會放過「趁機奴役部分原住民一起加入工程建造」的機會吧?當然,這是我個人推測
作者: holmeslee    時間: 2020-8-1 01:08 AM

darchiu0828 發表於 2020-7-31 12:35 PM
不過以陰謀論的角度來說……清領時代對原住民的政策不甚友善(開山撫蕃),丁日昌建造鐵路的同時,應該不 ...

這樣反而需要更多人力作為看管,人力成本更高,且整個清代晚期與原民之間的戰爭不少,尤其加禮宛事件中,淮軍損傷也不少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0-8-1 12:29 PM

holmeslee 發表於 2020-8-1 01:08 AM
這樣反而需要更多人力作為看管,人力成本更高,且整個清代晚期與原民之間的戰爭不少,尤其加禮宛事件中, ...

丁日昌應該不至於這樣做,這鐵路應該全為華工動工。

不過劉銘傳鐵路應該就有原住民投入,依劉銘傳好大喜功、不大計較成本的個性,加上他喜歡對原住民「用兵」、「教化」的紀錄,劉銘傳鐵路在勞力上應該就有投入相當或部分的臺灣原住民族加入。
作者: holmeslee    時間: 2020-8-1 11:32 PM

darchiu0828 發表於 2020-8-1 12:29 PM
丁日昌應該不至於這樣做,這鐵路應該全為華工動工。

不過劉銘傳鐵路應該就有原住民投入,依劉銘傳好大喜 ...

沒有史料可以證明,但很明確的是,劉銘傳鐵道動用的是兵工,換言之,就是動用軍隊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0-8-1 11:51 PM

本帖最後由 darchiu0828 於 2020-8-1 11:51 PM 編輯
holmeslee 發表於 2020-8-1 11:32 PM
沒有史料可以證明,但很明確的是,劉銘傳鐵道動用的是兵工,換言之,就是動用軍隊 ...

嗯嗯,我也只是做出一個推論:劉銘傳動用軍隊造鐵路,鑿山道又是費時費力的大工程,而從他對原住民「積極漢化」、「逆我者亡」的態度與脈絡來說,應該可以合理的推斷,在建造鐵路方面,他用的人力應該不只有中國人(華人),連臺灣原住民可能也有用上。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vedio.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